分类选择: 半岛体育电子 行业新闻
半岛电子【红色记忆】请记住那些年代那些人——致敬修建升钟水库西充配套工程的英雄们
作者:小编    所属栏目:【半岛体育电子】    时间:2023-04-10

  历史上的西充长年干旱少雨,农民靠天吃饭,城市人口靠井水为生,无数次上演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悲剧。西充人民盼水想水,盼了一辈又一辈,想了一代又一代。

  由李昭志编纂、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西充县志》记载:当时人少(康熙四十七年,人丁10920丁)地广,雨不及时,“则不免枯旱”,倘“日后生息日繁,田野尽辟而水利不兴,遇旱则农困立见矣!”

  到民国,已有人提出在嘉陵江流域兴修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构想。然而在那样一个乱世,一切美好愿景同样只能是虚妄的空想,痴人的说梦。

  1957年,四川省水利部门描绘了在嘉陵江支流南部县西河兴建升钟水库的蓝图。

  1958年秋,按捺不住急切心情的人们,就开始了水库的建设。西充县组建了270人的民工营赶赴水库大坝,实行军事化管理。谁知连续三年的天灾人祸,1960年春工程被迫下马。

  1976年,国家计委批准动工兴建升钟水库。2月,升钟水库工程西充县指挥部正式成立。5月,组建210人的民工基建营,下设2个基建连,各连又设木工排、石工排、混凝土排等8个排,所有营连排班干部都从党团员中精挑细选。10月,1万民工闪亮登场,各地像欢送新兵入伍一样隆重欢送他们奔赴前线。他们有的自背被褥、工具步行,有的搭拖拉机,有的爬大货车,队伍浩浩荡荡,以致槐树至鸣龙、罐垭的道路为之阻塞。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理想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高扬的年代,一个崇拜英雄并且英雄辈出的年代!多少人为了这一宏伟浩大的工程,不惜以血肉之躯战天斗地,重义轻生,前赴后继,他们喊出誓言:

  在那些热火朝天,战歌嘹亮的岁月里,有多少可敬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有多少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值得我们铭记!

  1975年即前往升钟半岛电子水库大坝建设工地的李廷某在《战斗在升钟水利工程指挥部的西充基建连》中写道:“我们有的睡在低矮潮湿的转角里,有的睡在四壁通风、破烂不堪的柴房里,还有的睡在堂屋、蚕房里。蚊音如雷,苦不堪言!”“有个民工编了首顺口溜,反映那时的蛮荒、贫穷与落后:‘升钟三大怪:5个蚊子炒盘菜,一年四季干苕叶子当青菜,抓到王八自己不吃去贱卖!’”

  岳光某是古楼最早去鸣龙乡的西充干渠的建设者,那时他才十七八岁,住的是牛毛毡篷篷,热得像蒸笼。工具只有最原始的撮箕、背篼、钢钎,劳动强度很大。每人每天在生产队记工分,补助半斤粮。一个月配半斤油,一斤肉,蔬菜要靠生产队运去。中午四两馒头,干菜熬汤。劳累、艰辛、艰难,无以言说!

  而在整个西充大地上,到处可见“儿子打钻,老婆扇扇,老爹送饭”的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

  “整个支渠上都是黑麻麻的人,当兵回来说老婆的,干部回来休假的,娃儿放学回来,像打上甘岭一样半岛电子,不分天晴下雨,都在帮家里人挖渠运土。石头掉下来砸死了该遭,放炮炸死了运气不好,认了!怨哪个?”观凤乡老升钟姚其某回忆说,“晚上一两点钟打起火把还在打碎石。修大桥,突然来雨了,水啊汗啊直往眼睛头口头灌,髂裆裆头没有一处干的,哪个顾得了?哪个有一句怨言?”

  工程建设指挥部“一班人”肩负历史使命,立下军令状,风里来,雨里去,一顶草帽、一个提包一壶水,长年累月奔走在工地上,与民工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指挥长(指挥部定为正县级)董副县长到任区长负责的地段指导工作,工程队只能用酸菜稀饭接待。董县长的秘书把任区长拉到一边提醒说:“任区长!董县长这个人从来不说吃——再啷个说,人家好歹也是个副县长,你起码要煮碗面招待才像话嘛!”

  为筹集资金,1988—1998年,农民除交农税、提留外,每亩每年按10公斤原粮集资“升钟粮”;1989—1991年,凡有工资的非农业人口,按年标准工资总额的1%集资。

  西充人民付出了经济上、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极大牺牲,但是他们明白,要摆脱干旱贫困的痛苦就得有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为了“大我”的长远利益,牺牲“小我”的暂时利益,也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西充灌区工程第一期于1998年全面完工。西充成为升钟水库主要受益县之一,设计灌溉面积43.6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以上,41个乡镇受益。历经20余年艰苦奋斗,共建成农渠241条,总长1400余公里。其中隧洞1249座,渡槽38座,导虹管21座。完成土石方712.3万立方米,耗用钢材1200吨,木材6100立方米,水泥5500吨,炸药3413吨。总投资1282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61万元,世界银行贷款2662.26万元,其余全为西充人民自筹投劳折资。

  右总干渠在西充境内分为西充干渠和南充干渠;西充干渠再分为西南分干渠和西蓬分干渠;分干渠又分为支渠和分支渠,再细分为斗渠和农渠。正像人体庞大而鲜活的血液循环系统,密布西充和川北的山山水水,滋养着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工程带来了水利、生态、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不仅使西充的生产力获得了第二次大解放(第一次是土地改革),而且极大改善了西充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西充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清光绪二至三年(1876—1877年)是丙子丁丑年。那年的大旱造成西充“饥莩塞途,饿死累累,惨不忍睹。草根树皮和观音土罗掘殆尽”。

  接下来的第二个丙子丁丑年为1936—1937年,西充人民同样没有逃脱空前的劫难。“江河断流,稼禾尽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饥民成群结队……老弱无人抚养,行乞无人施济。市多弃儿,里有饥莩半岛电子,人情惊惧,险象环生。”

  六十年甲子周而复始。1996—1997年又是丙子丁丑年,连同1994、1995年,西充已连续遭受史上罕见的四年特大干旱。然而由于水钟水库金水流淌银水来,水旱从人的千年梦想终成现实。西充照样绿树长青,山花红艳,稻香鱼肥,人畜兴旺,人心安定,社会祥和。老百姓高举“亲,升钟水甜”的横幅,自豪地吟诗赞叹:

  历史的悲剧终于这样在西充大地、川北山乡,在英雄的人民面前以喜剧的方式戛然而止,轰然落幕!

  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记住那些人和事,记住那所有的艰辛与坚强,悲伤与感动,痛苦与欢乐,大汗与热泪的交流与奔涌!

  南部县升钟湖景区(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吉怀康,高级讲师,特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曾任《西充县志》(1986—2005)副主编,点、校、注清代三部《西充县志》,主编《忠义西充》《为了干渴的大地》《张澜先生》等;出版散文集《潇洒绽放》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网站首页 半岛体育(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新闻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联系半岛体育电子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E-mail:admin@pinjiejiemufang.com      联系人:张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8-2023 半岛体育(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

  关注半岛体育电子